、固关三次大捷,计枭首数十万,改革京团多年之弊政,总以京军,战力日趋升迈。”
“皇帝御驾亲征,率京军十万于良乡围歼二十万闯军,一洗土木之阴霾;总兵高杰率部勤王北上,阵杀虏王阿巴泰,在宣镇全歼建奴所谓铁骑,一扫兵弱之疲势;五省总督陈奇瑜南下擒杀贼首刘芳亮,并于固关大过熬破闯军,枭首数万,收复真、保府境”
“此皆当今皇帝文武赫赫之功,前朝所未能及也,此今中兴之象,岂是桀纣昏暴之君所能有耶”
“尔复社鼠辈士子,文不能安定社稷,武不能提刀杀贼,世代食君厚禄,值此乱世,不思报国,却每每为祸朝政,实为殷商妲己、东汉之诸臣也”
“复社所谓张采,自诩清正,天下皆闻其美名,其人却侵占两千田亩,月入白银以十万巨算。”
“张采在江南修盖豪宅,屡屡包乘江船,此又数万之巨,张家园林之奢华亦比皇家,此又数万之巨,张贼迫害刘颖等无辜百姓七十余户,笔笔血账,人证物证俱在”
“”
这报社上面的字眼和复社刊行的昏君实录可谓反唇相讥,不过聪明的是,复社抨击朝政,说崇祯皇帝如何昏聩,只是一味的死黑,毫无头脑可言。
报社则只黑张采,对于其余诸子多数一笔带过,如陈子龙、方以智等人甚至有褒有贬,说法不一,这使报社更显得真实可信。
除了正常刊行发布以外,崇祯皇帝还让王承恩专门派了一些识字的皇家鹰犬前往各处宣讲演读每一期报纸的内容,各地官府衙门也将受到文书,要在各州府县城张贴告示,让差役专门讲解报知的具体内容。
并且由于一些原因,皇家报社的报纸目前是免费向世人发放,并不需要任何费用,也就是说,就算路边沿街乞讨的乞丐都能在官差手中免费拿到一份,这在以前,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
由于报社的重要性,三厂一卫也是出动了不少人马。
王承恩、曹化淳、方正化、李若链等人纷纷发布飞信,启用各地老旧的厂卫衙门和卫所,全程监控此事。
按照崇祯皇帝的圣旨,若是有官员从中牟取暴利,压榨百姓,厂卫番子有权直接将其投入诏狱,就算他是地方的知府大员,也毫不姑息。
不过很快,王承恩就发现了报社办起来并没有这么简单,此先由于不熟报社事务,王承恩在崇祯皇帝面前夸下海口,说是两日就能收集完成,并且装逼说每隔几日就能一报,但是后来他才发现,自己实在是太天真了。
先不说繁杂的各类事务堆积在一起,就说重新启用老旧的皇家刊印衙门,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除此之外,以现在这个年头的消息传播速度,下一期报纸就算如期刊印,也很难直接传播到大明的其它地方,这需要时间。
头两期报纸很顺利,但是王承恩发现以现在这个周期速度,很快自己就没有什么可以报的东西了,每期内容要是都一样,谁还去看
所以需要加长刊印下一期的时间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因为这样才能让报纸传播到更多地方,起到该有的效果。
身在东暖阁的崇祯皇帝正在犯愁另一件事,听到王承恩的奏报之后,也是头也不抬的说道:“是朕糊涂了,报社还是改为每七日一期,下去办吧。”
崇祯皇帝说了新的方案,王承恩也看得出来皇帝正在犯愁,当下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其它的事去烦崇祯,粗问几句便是悄然告退。
“哎”王承恩走后,崇祯皇帝起身在暖阁门前来回踱步,满面愁云:“这驸马到底选谁”
原来那个小白脸就不用考虑了,没什么用处。
高杰能打仗,但是过于桀骜不训,长平虽然说是自己的便宜女儿,不是亲生的,但这么久以来,感情起码还是有一些的,崇祯自然看不得她受苦。
高杰这个名字一经出现,就被崇祯皇帝略过不再去想。
至于黄得功,虽说憨厚老实,也有能力,但是太今年起码也得有四十多了吧,这也太特么老了点儿,这不是老牛吃嫩草么,长平可才十八啊。
唐通这厮现在被困在山海关自己都自身难保,怎么能给自己女儿安定的生活。
白广恩也不行,这厮背叛过大明,能力也不算很突出。
周遇吉还不行,这孩子哪都好,就是已经有家室了,而且还是个忠烈女子,皇家公主怎么能嫁过去做妾
而且,以周遇吉的脾性来看,自己要是强行把长平嫁过去,他俩肯定也还是君臣之礼,周遇吉是不会把长平当成真正妻子来看的。
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祯
以上这些人都不行,崇祯皇帝再将身边的人逐一考虑过后,发现要么太老,要么就是性格上有所缺陷,都不是理想的驸马人选。
自然而然的,崇祯皇帝就将目光投向历史上南明的那些臣子。
历史上的南明,也曾出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及事迹,崇祯首先想到的,就是历史上的江阴。
这可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明末江山沉沦时节,各地都是望风投降,鲜有殊死抵抗者,但是这里却一连串出了三位一心抗清的“人杰”。
江阴十万义民在此三人的带领之下,众志成城,竟在二十余万建奴的死缠烂打与炮火连天之下,足足坚守了江阴八十一天,不得不说,这是个奇迹。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这在后世脍炙人口的歌词,便是在说江阴八十一日坚守之战的惨烈,以及大明军民的前仆后继。
建奴破城之后,随即在江阴城内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江阴十万余老少军民,算上守城战死的,最终只有五十三人活了下来,这个数字无论在后世还是如今,都是触目惊心。
每每想到此事,崇祯皇帝便是深感震撼,若大明处处如此,岂有清虏入关之日
历史上这江阴三公,这个时候实际上都还是无名小卒,就连闻名后世的阎应元,在这个时候还只是个小小的典吏而已。
其他如陈明遇、冯厚敦这二位,现如今就连典吏都不是,况且这两个基本也已经有家有室,都是十好几的人,根本不能满足崇祯心中理想驸马的条件。
江阴三公也不行,崇祯皇帝便是更加无奈,只好坐在那绞尽脑汁的去想,崇祯在李春的注目下不断徘徊,表情时而兴奋,时而沮丧,十分精彩。
堵胤锡、何腾蛟、张家
但凡在南明史上稍有笔墨之人,几乎都在崇祯皇帝脑中过了一遍,就连李定国也曾有所考虑,但最后这些人却又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崇祯皇帝放弃。
就在崇祯皇帝甩甩脑袋,打算过几日再想的时候,一个名字却忽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张煌言”。
崇祯皇帝不肯放过任何寻找到完美驸马的希望,便是赶紧吩咐李春将他的档案调来,翻阅许久之后,才是畅快的哈哈一笑。
见到皇帝的神情总算好了起来,一旁侍奉的直殿监掌印太监李春也是心下一松,大着胆子问道:“皇上什么事儿这么高兴,说出来让奴才也乐呵乐呵”
“此人还真是个文武全才”崇祯皇帝心情大好,也就没有考虑那么多,用手指着档案文书说道:“这张煌言十六岁县试第一,考察骑射,居然也是第一,难得”
“三年前,此人来京考中举人,朕记得当时还曾兼察那些同科举人、秀才们的武备,又是这个张煌言,三发连中,同科文武皆第一啊”
李春点点头,自然听得出来皇帝话中对此人浓浓的欣赏之意,便笑着说道:
“陛下圣明,有此等文武全才,乃是大明社稷之福,想必公主也会喜欢这位驸马的。”
崇祯皇帝又看了看张煌言的档案,真是越看越喜欢,这个人在历史上忠于大明,一辈子都在为反清复明而斗争,仅从这个方面来说,张煌言的人格堪比史可法,无可挑剔。
从张煌言的档案来看,此人又是个亦文亦武的全才,能力不知比史可法强出了多少,能出一个这样的人,实在难能可贵。
除此之外,张煌言乃是万历四十八年六月九日出生,正值二十余岁的热血青年时期,于长平公主的年纪极其般配
况且,张煌言不会在如历史上那样为了抗清而独木难支的死去,在自己刻意培养之下,这个人后续还有很多的可能性。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问道:“李春,此人现在何处”
“回陛下。”
李春赶紧回头和几个太监商量一番,这才是恭恭敬敬说道:“此人现在京师乌龙巷居住,前些年考取举人之后,便是一直闲赋在京。”
“好,天助朕也。”
崇祯皇帝大喜,挥手道:“传诏:命张煌言即刻进京见朕,不得有误”
“遵旨”
说完,崇祯皇帝转头又道:
“还有,你亲自去一趟公主府,把长平接到偏殿,待会儿朕召见张煌言的时候,就让她在旁边看看。”
“奴婢明白,这就去办”李春浑身一震,赶紧跑出去传诏。
按历史上的轨迹,张煌言在北京城陷落以后便是南下前往宁波,开始后半生的抗清生涯。
但是现如今,北京城没有陷落,崇祯皇帝还好端端的活着,大明反而在崇祯十七年击退了大顺军和清军的合围,获得三次大捷。
由于蝴蝶翅膀的扑腾效果,张煌言如今也便还是继续待在北京城内。
张煌言一方面读书习武,另一方面则出没于市集,到处探听军国大事,并且喜欢在纸上写出自己的见解,这一来二去的,倒是写出不少来。
这天晚上,张煌言桌上一角叠放着皇家报社前两期的报纸,手中则是在不断朝白纸上写着什么。
“哐啷”
忽然间,院门被人十分暴力的一角踹开,居然是一队锦衣卫踏着官靴走进门来。
张煌言大惊失色,还以为是自己在纸上妄议国政被番子发现,来不及多想,赶紧手忙脚乱的把纸搓成一团,打算全部扔出窗外。
“哪个是张煌言”打头的锦衣卫百户瞪着圆铃大眼,人还没进来,声音倒是先传了进来。
进门之后,他看见屋中只有一个人,便是挥手说道:“你就是张煌言跟我们走一遭吧”
可怜张煌言还不确定自己犯了什么罪过,就要被蛮横的厂卫番子直接带走,早听说诏狱和东厂大牢厉害的张煌言顿时扬天长啸:
“娘儿不孝,未能为国尽忠,未能为您送终尽孝啊”
“娘,儿不孝,让您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嚎个什么劲”一个锦衣卫毫不留情的给了他一拳,不耐烦的说道:“当今皇帝陛下有请,你小子有福了别他娘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有福皇帝有请”张煌言懵了。
这可真是冰火两重天,柳暗花明又一村哪,张煌言本以为自己是因为妄议国政被番子带走动刑,此番忽然听到是皇帝召见自己,又变得激动不已。
那是谁,那可是当今天子,大明的皇帝
自己为何读书习武,为的就是报效国家养禄之恩,为的就是效忠皇帝,如今就能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天子本人,又怎么能不激动雀跃。
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伪君子
怀着忐忑不安又极其兴奋的心情,张煌言步入承天门,又跟随司礼太监走过层层叠叠的宫殿,总算是来到了崇祯皇帝平日批阅奏折,商谈军国大事的冬暖阁。
“草民张煌言,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进门之后,张煌言立即伏跪在地上,不知为何,身子竟是有些抑制不住的发抖。
当然,这是见到当今天子激动的发抖,并不是许多人司空见惯的惧怕所致。
崇祯皇帝用看女婿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这位后世著称的民族英雄,许久才是微笑着说道:“来人,看座。”
“草民不胜惶恐”张煌言也明白,在暖阁看座,就连一般的朝堂重臣都鲜少能有,自己又何德何能。
当下,张煌言并没有放松,心中反倒是愈发的紧张起来,不知当今皇帝传诏自己前来,究竟是所为何事。
“陛下让你坐,你就赶紧坐下,犹犹豫豫像个娘们儿似的。”
李春见崇祯皇帝眼色过来,一下子就明白皇帝的意思,赶紧上前催促道。
不得已之下,张煌言虽然勉勉强强坐在椅子上,可他屁股却只挨了半边儿,好像随时都准备起身跪在地上一样。
见到如此,崇祯皇帝也便不再勉强,心知越是逼迫,越只能让他紧张。
崇祯笑着道:“朕听闻小兄弟喜欢把国家大事放在纸张上议论,今日朕召你前来,这其一嘛,就是想听听你到底有什么治世之言。”
“放开了说,在这里朕说你无罪,你便是无罪”见张煌言面色犹豫,崇祯皇帝也怕他不敢说实话,便是给他打了个预防针。
言外之意,便是崇祯在告诉他,今日这里的人全都是心腹,说什么都不会传出去,就算传了出去,那也不会有人能伤害到他一根汗毛。
张煌言面色数变,自然听出崇祯皇帝的言外之意,只不过现在,他的心思却在另外一件事上。
在家中喜欢写写画画一些国家大事,这已经算得上是比较私人的爱好,自己就连挚友都没有提及,崇祯皇帝又怎么会知道得如此详细
正踌躇间,张煌言却忽然想起前段时间京师流传
小说推荐:【快眼中文网】《金手指是深宫老嬷[红楼]》《从长生苟到飞升》《白衣披甲》《大清话事人》《游戏搞到一个亿》《我的模拟长生路》《穿越淞沪战场,崛起成为最强军阀》《超时空快递》【小紫书】
重生了【chongshengle.com】第一时间更新《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