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重生了chongshengl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七十二章
当代相亲现状
就在这时,光幕陡然换了内容。
【当代相亲现状】
看到这个标题,所有人都是来了兴趣,想看看后世相亲会是个什么样子。
虽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方式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但看前面后世那些‘混不吝’的情况,没准儿这相亲也会出其他什么幺蛾子。
李世民则是轻抚胡须,脸上露出一抹饶有兴致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大唐盛世,开放包容,文化多元,虽然达官显贵们为子女择亲时还既有门第的考量,也不乏政治利益的权衡。但民间还是有不少自由恋爱的例子。
不过,往前捣的话......
先秦时期,婚姻主要由父母和媒人安排,这也是古代主流的相亲方式。
周朝时,六礼基本成型,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家同意,便会交换双方的年庚八字等信息,这初步确定了双方是否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而且朝廷会在春天的时候,让男女自由相会,以促进人口繁衍,类似于一种官方组织的相亲活动。
秦朝的时候,由于国家尚武,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在一些民间集会或劳作场合,青年男女有一定机会接触和交流,有了相互了解的可能,为相亲创造了条件,算是相对开放。
而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门第观念逐渐在婚姻中显现。相亲时,家族的地位、声望等成为重要考量因素,士大夫阶层尤其重视。
不过像上巳节这种青年男女相聚的好时机,也会有一些是父母带着子女在这种场合寻找合适的对象,进行相亲。
而后的面宋代,因为理学的兴起,强调礼教,婚姻因此更加注重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因此自由恋爱的情况就大大减少了。
不过也是从宋代开始,有了
“相媳妇”
和
“相女婿”
的说法。
男方会在媒人的带领下到女方家看女方的容貌、举止等,女方家也会派人到男方家了解男方的家庭情况和个人才学等,若双方满意,便会进一步商讨婚事。
元朝因为蒙古族入主中原,带来了本民族的婚姻习俗,同时也融合了汉族等其他民族的传统。
所以既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形式,也有一些蒙古族特色的相亲方式,如在一些草原集会或庆祝活动中,青年男女通过骑马、射箭等竞技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相互吸引。
而且佛教、道教等宗教在元代有一定影响,一些与宗教相关的活动也为男女相亲提供了机会,如寺庙的法会等,男女可能在这些场合相遇并产生感情。
到了明朝,礼教进一步强化,婚姻礼仪更加繁琐。
相亲严格遵循传统规范,媒妁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负责沟通双方家庭,安排见面等事宜。双方见面时,行为举止都有严格的规范,以体现家族的教养和礼仪。
甚至一些大户人家,由于男女不能轻易见面,会采用画像相亲的方式。男方请画师画出自己的画像,通过媒人送到女方家,女方也会回送自己的画像,双方通过画像来初步了解对方的相貌等情况,再决定是否进一步接触。
这也是我们对古代男女不能自由恋爱,这种刻板印象的来源。
清朝和明朝相似,就不过多赘述了。
也就是说,除了明清两朝,其他朝代其实并不反对男女间的自由恋爱。
......
与此同时,光幕中出现一个女孩儿,对着镜头说。
【我发现我们这30岁左右的女生,想要找个合适的另一半真的太难了。】
“啊?”
“三十岁才开始相亲?”
“都能当奶奶的年纪了,结果连妈都没当上?”
大唐。
李世民吓了一跳。
“按我大唐律例来说,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以上,若无特殊原因,必须嫁娶。”
“若是放到民间,十一二岁结婚的男女也大有人在。”
“为何后世要拖到三十才开始相亲?”
听到这话,房玄龄道。
“陛下,我大唐早婚主要还是鼓励生育,增加人口以维持国家稳定。”
“而后是已然有十四亿人口之多,想必这一点应该不在其考量范围之内了。”
李世民听闻,不由的点了点头,但随即又道。
“可这岂不是浪费时间吗,二十岁左右正是身体最强壮的年纪,趁着这个年龄段多生几个孩子,岂不是最佳选择?”
“不然等到三四十岁,身子骨也不如从前,即便想生孩子,其危险程度也会增加不少啊。”
李世民又摇了摇头,搞不懂后世这是在想什么。
与此同时,光幕中的女人继续道。
【我对另一半的要求其实并不过分。】
【首先,我一米六,找个一米七的,不过分吧?】
【我月薪一万,想找个两万以上的,不过分吧?】
【那我有房有车,也想找个有房有车的,不过分吧?】
【我本科学历,想找个本科以上学历的,不过分吧?】
【那我三十二,我想找三十四五的不过分吧?】
【就这么几条要求,但我相亲了好几年,就是没找到一个我
小说推荐:《桃花山刘家修仙传》《买活》《鉴罪者2》《重回千禧当学霸》《大道之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守寡后我重生了》《我真没想离婚后带球跑》《成为雍正妹妹之后》《我在现代留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