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重生了】地址:chongshengle.com
,日本兵找到了几个看不清的地点留意着,之外就以观察西侧与北侧的山顶一线为主。
王南很冷静的趴着不动的,他只需要盯着看着那些人的枪口方向就知道有没有被发现。
不多一会,日本人休息的差不多了,后面的部队也跟了上来时,几个日本兵端着枪慢慢走上山顶。王南敏锐的眼神一下子注意到在他们的两边都有人爬了出来,趴在山顶线上。有一侧肯定是机枪,他打过那东西,枪有架子支着,所以身体低不下来,姿势一看就明白是机枪。
哪怕是这种班排级战术,也是各国正规部队用时间和鲜血积累出来的,根本不是王南这种小老百姓能拍脑袋想到的,也相当的不容易应对。
“还是日本兵会整”,王南只能对日本士兵的专业性默默赞了一下。他不是冲动型的人,也不是个死脑筋的人,只是冷静的看着日本士兵的阵式变化,他看出来这种架式他能做的也就是打上一两枪就跑。
“有机枪盯着,也许就一发的机会吧”。王南把手指放在板机上,看了看机枪的位置,似乎不是那么好打。枪口移动来移动去,他在看这一发子弹合适送给谁。
第二十二章侧风对子弹的影响
日本士兵们其实也很难受,按他们的经验,袭击者肯定在四周,可没找到之前也不能大摇大摆的往前走,只能送出几个肉靶子吸引对方。
可几分钟过去了,对方还没有动静。
没响的枪是最让士兵恐惧的东西,心总是悬在空中疑神疑鬼的,只有对方的枪响了,是死是活才能回到自己的掌握中。
几个端着枪的肉靶子开始向对面的小山梁冲过去,在他们控制住小山岗之后,后面的人才能替换他们爬向前方更高些的山岭。
王南看到这几个士兵的身影冲进小山岗后方,开始把枪对准那把机枪,正好那把机枪也开始调整位置,他的枪口需要有压住小山岗的角度,以防袭击者出现在小山岗后。
这回王南能清晰的看到机枪手的上身,他瞄准了稍有些虚的小黑点,对准脑袋勾动了板机,“啪唧够”,声音在山梁山谷间回荡,回音让枪声悠长,产生了与平地上不一样的声响。
王南快速退壳换弹,他发现那个机枪手离开了机枪,用左手捂住左脸让位到了左边,只是他没发现自己蹲在那里还是有些高。“没死”他快速再次瞄准这个机枪手,还是脑袋的正中心,枪声再次响起,他看到的那个机枪手连滚带爬往山下退。
没有当过兵也没有受过狙击手训练的他并不知道风对弹道的影响。
“还是没中”王南有点迷惑了,这把马枪他打多了,练枪时在400米和500米时都没发现什么问题,那会是什么原因哪眼睛里有人接过机枪把枪口转了过来,王南赶快向后退了下来往石砬子跑去。
子弹很快咻咻的从山顶飞过,杂乱的枪声也传了过来。
在跑动中,他感觉到了风在吹动着他的衣服,一下子想到了子弹可能是被风吹偏的。因为他学打土铳时,老猎人说过打猎的时候尽量顶风打,因为在上风头,动物会闻到人的味道,侧风的时候,子弹随风发飘,所以只能顶风打。
看来下次在侧风时,得迎着风向调过来些,调整多少等回头再试了。
前导兵们确定了袭击者的方向,大部队也开始加速移动。
石砬子的下面有一堆乱石,可以射击的地方很多,王南没有停下来。按李秀说的跑过乱石滩,从边上的斜坡爬到了石砬子中间半截的位置。
这里有十几米高,一眼就看到有一个几块石头间有个凹窝。就进入那里蹲了下来,这里左边贴着悬崖,几块石挡着上下,视线开阔又能藏住人,正好控制住刚才的射击位置,看得出来,李秀和二丫挑选的很用心。
王南蹲下来把枪架好,气刚喘匀,一个日本兵的脑袋就从山脊线上露了出来,距离大概200米。他不为所动,用枪口盯着这一小片山脊。果然,几十米的范围里,有几个地方都露出了小黑点,王南心里说了句:“真是小鬼子,人长的挫,心眼鬼精鬼精的”。
日本兵使用的还是老办法,送两个肉靶子出来,王南看到两个日本兵把胸部都露出来时,瞄准好其中一个,在勾动前的瞬间,他想到了风,就压了下枪口,瞄准了胸部,这次没有打偏,一枪击中。
第二个日本兵在听到枪声,感觉到身边的战友中弹,只是愣了那么一瞬间,就加快速度向前冲了过来。按照战术规定,他要冲到其他人的枪声都响起来才能找地方隐蔽。
下一发子弹飞来,正中他的胸部,他还在仔细听身后的枪声,却直到倒在地上也没听到,他心中在怒叫,开枪啊开枪啊,随后就失去了意识。
不是其他日本兵不开枪,是他们没有找到王南的位置,几个端枪卡着位置的日本士兵没有一个在往悬崖中间看,都盯着石砬子下面的乱石滩。枪声响后在崖面造成了很大的回响,谁也没听出枪声的准确位置,他们只能更仔细的在地上的石头中搜寻。
王南这两枪捡个了大便宜。
看到日本兵没了动静,王南轻轻的拉开枪栓,想了想,把一梭子子弹拆出桥夹,一发一发的压进去四发,余下那发又放在嘴里咬着,推上枪栓,再从枪口处看向日本兵。
余下几个日本兵没有动,只是喊机枪上来准备。这个分队机枪小组的射手眉角到耳朵都被子弹划破了,已经退下去等卫生兵过来包扎,机枪组长正抱着机枪往坡上爬,大部队已经在远处的山脊上出现了。
一个日本士兵可能是有什么事要向正在爬山的人发问,他转身坐在了山那边的坡上。按照一般情况来说,蹲在山脊边只露出脑袋眼睛的位置时,如果转身坐在脚的位置,头是不会露出来的,可是,他身上背着背包,把他架在了高一些的位置上,他的头和肩都露了出来,王南正好枪口对准他看着,在他起伏的时候就勾动了板机。
子弹对着肩中间的位置一出膛,他又想到了侧风,直听到击中头盔的声音时,吁了一口气,没被风吹偏。
这个日本兵身子刚往下缩了一点,子弹就击了他的钢盔正后方,子弹穿过一层钢板后,弹头变成蘑菇状,砸进了他的后脑,几个爬山的日本兵听到他说话,正在抬头看着他的,在听到枪声的响起的同时看到就他的脸上一下子喷出一团血雾,他眼睛往上的部位出现了一个洞,都吓的一哆嗦。
随后看到他慢慢的向前趴下来,又顺着坡度向下滑滚,吓的爬山的日本兵纷纷让开,突然又觉得不对,又赶紧跑过去拉住他。
这个日本士兵是这个分队的分队长。
王南扒了很多日本兵,无论哪次都没扒钢盔下来。他没觉得钢盔有什么用,因为薄钢皮明显防不住子弹,戴上显眼招人,又不好看,没有军事常识的他从不以为然。
这次打中钢盔的脆声传来更是如此。
事实上,钢盔并不是为了防对方直射过来的子弹,哪怕是五十年或八十年以后,现实中都没有过这样的头盔出现,当然除了那些攒狗粮的游戏。
头盔最早是用来防炮弹弹片的,对手榴弹片、四处弹跳的流矢弹和出了射程之外的流弹效果也非常好。在一般枪支的有效射程之内,哪怕钢盔的正面都会被直接穿透。稍偏些的角度很可能会让子弹折射飞,但都有可能让钢盔里面的人脑袋产生严重脑震荡。
王南的这一枪让这个分队的日本士兵很震惊,把枪瞄向下方的士兵立刻调整枪口对准悬崖的顶方,他们听到了枪声是在悬崖往上,眼睛瞟了分队长的惨样后,更是以为是从平行位置射击过来的。
轻机枪组长冲上接近山顶的位置,端着轻机枪在看到悬崖顶部的地方趴了下来,开始准备射击,他更是以为射击线路是与山脊平行的。
王南看到日本士兵都在隐隐约约的调整,没人向他射击,就没向后跑,继续在这里守着。
可等日本兵调整好后,王南连这些人的位置都看不到了,他只好嘴里咬着余下的子弹,静等着机会出现。
第二十三章吓出一身冷汗的日本老兵
一个带着眼镜的日本士兵轻轻爬到了山脊边把枪对准悬崖的边上,他露出来的虽然只有眼睛以上,却因为带着的眼镜,明晃晃的就把王南的眼光引了过去,比靶子还明显。
也难怪后世的一线野战的步兵都不招近视的士兵,眼镜这东西在野外实在太惹眼了。
加之他的战术动不到位,脑袋伸出来的比别人要高出些,这是不是带眼镜的关系王南不知道,他已经瞄准了明亮的镜片,刚才的两枪命中让他又恢复了正常的瞄准,勾动了板机。
可子弹出去后,他又想起了侧风,他有些不确定这东西到底存在不存在。
侧风也是个神奇的东西,远距离射击时,对弹道的调整全得靠射手的经验来估算,所以狙击手都是实弹堆出来的。
因为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很大,把子弹经过的几百米中吹来的风拿出来观察的话,风本身就是时快时慢的非均速流动,这个距离内会有很多股风,有快的也有慢的,更不是都往是一个方向吹,回旋倒着吹甚至向上向下吹的都是存在的,子弹走这一路会经历很多不同面的受力。
入夏的小兴安岭,一直会有两三级的微风。
那两发被侧风吹偏的子弹,是在400米的距离上,中间跨过了一个小山岗,两道夹脊风的风速有些快,子弹自然偏出一拳多些的距离。
而这次,子弹发射出去,靠着石壁的边没有什么风的影响,冲出崖面时刚受到些风的干扰,就已经穿过200米的距离,落在了镜片内,几乎没有偏差。子弹冲破眼镜玻璃钻进了这个士兵的眼睛,冲进了他的大脑,又从他的后脑壳里冲出,撞在钢盔上只打出一个坑,就卡在了那里。
这一枪让日本兵狐疑起来,看了几眼没有找到那里打来的子弹,不得不都压低了脑袋,为这个临时补进来的技术兵默哀。
王南这枪发出的枪声在日本人耳朵里听着,低音区域放的很大,回音不断,用来定位的高音却响完之后就混在低音中,几个老兵都感觉子弹是从石头中飞出来的,却没有找到枪口焰火,人更是看不到在哪里,立刻都把耳朵侧了过来,想通过枪栓的声音来定位,这都是实战得来的宝贵经验。
王南并没按常理急着推上子弹,而是在那里看着子弹有没有被侧风影响,当他看到一枪命中时,他愣了愣,立刻想到了问题的原因所在距离。
“以后还是放到200米以内开枪吧”。他心道。在他练枪时就喜欢300米内一个瞄准线的方式,对立表尺来回调整影响开枪速度实在是有些怨念。
可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中国,他能有三八大盖这种300米以上还能精确射击的步枪已经算是好的了。
找到了打不中的原因,也就找回了枪枪命中的信心。他也不想在这里卡着了,抽回马枪转身向山头那边冲去。
日本士兵们没有从枪声中找到位置,只好用了一些时间来做准备工,等三个士兵绕到一百多米外的右侧时,大部队已经过了小山岗,在中尉光火的声音传来的同时,老兵们吆喝一声,一个分队的士兵全部冲过山脊。
石砬子上下没有一个人影,枪声也不见了。
中尉看到了四个倒下的士兵,就喊过另一个分队去替换已经减员5人的前导小分队,没有说什么就爬上山站在山脊上拿起了望远镜。
等机枪组长带着这个分队的人站到他身边时,他张嘴就问了三个他最关心的问题:
“是什么人”
“有几把枪在射击”
“命中率如何”
中尉需要判断他追击的人是不是情报上的袭击者,也需要一些证据来佐证他的推断。
机枪组长回答问题前,就与几个老兵同时被第三个问题先吓出了一身冷汗。随后:“报告中尉阁下,很抱歉,由于敌人是躲在暗处开枪,我们没有看清是什么人。我们在同一时间只听到一把三八年式步枪在射击。问题的最后一个,对方的命中率很高。在两次交战过程中,对方一共开了6枪。2枪是在400米的距离上发射,我的机枪射手面颊受伤;后面几枪就是在这里,应该不会超过250米的距离,4次射击4次命中,两个被击中胸部,两个击中头部。完毕”。
中尉想了想,说出了几个老兵的心头疑问:“开枪的人是个狙击手”。
随后挥手让这个分队下去处理伤员和尸体。
中尉又把望远镜对准了前方,前方的分队打来了将要继续向前搜索的示意,士兵们开始绕过石砬子向前推进。
中尉有点郁闷,敌人并不会太多,也不会有情报所说的一个连的兵力。
可是这个狙击手实在是大大的狡猾。
他熟悉地形,精于伪装和隐蔽,利用精准的枪法,引诱着帝国士兵进入他设计好的陷井里,一点一点的收割着性命。
现在已经伤亡5人,再追下去,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个帝国士兵倒下。
刚想到这里,远处突然又传来两声枪响,随后一片枪声响起。
中尉拿起望远镜,看到跟进的分队也在端着枪往前冲,不过很快前面的士兵开始向后发出隐蔽的信号。
中尉发现,对手正如他所说那样做的,可他除了让士兵送命外,没有什么办法破解。
中尉郁闷的想着打破僵局的办法。
王南提着枪
《抗日之黑枪小三口》转载请注明来源:重生了chongshengle.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