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房车回大唐》转载请注明来源:重生了chongshengle.com
世民对自己的信任度真的不怎么高呀,看来是有意要重重地惩治一下自己了,这可不好办啊,他眼珠快速转动,脑子也跟着飞速地转个不停。
秦琼见他不说话,轻声叹道:“你这次的事情有点棘手,我本想联同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等人一起帮你求情,可他们不肯答应,想想也是,你这次的事做得太过了,帮了你便等于得罪太子,他可是太子啊,未来要坐皇位的”
李浩听到这里,忽然再次躬身想秦琼行了一个大礼,道:“秦叔叔,这个时候你能来看我,说明你真的将我当做亲侄儿对待,只是我也不想让你得罪了太子,这样吧,你先回去,若是我想到了什么好办法,派人去给你送信,届时还请叔叔帮帮我。”
秦琼略微想了想,用力点头:“好,你在牢中也要照顾好自己。”
“多谢叔叔挂心。”
送走了秦琼,李浩开始思量,孔颖达的落井下石有点出乎意料,自己这次似乎是陷入死地了,想要逃过惩罚已经不可能,既然如此,他便开始想怎样减轻自己的惩罚,他在复仇行动之前就做好了准备,留下一个杀手锏,然而他现在却发现自己的罪名帽子有点大,藐视皇威耶,也不知道这个杀手锏能起到多大的用了,现在想要祭出这个杀手锏,必须有个好的铺垫,否则极有可能引起李世民的反感。
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处罚方案,李世民苦想了两天,然而并没有什么好主意,他不得已之下把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招来询问,毕竟这两人平时足智多谋,也许他们会有好点子。
不过这次李世民失望了,长孙无忌本来就是太子党,怎么可能给出公平的评判,李浩就算是个人才,但和太子比起来,长孙无忌当然毫无疑问地选择太子,至于房玄龄,他这次选择了和稀泥,毕竟他也不想得罪太子。
连这两人都未给出好的解决方案,李世民越发烦躁,又过两天,李世民索性决定先把李浩放牢里晾着,自己慢慢想惩罚方案,急啥。
这个拖字诀倒是很有效,李世民的心情立刻就舒展了许多,只是孔颖达等人隔三差五地便来催促,让他不胜其烦。
五月十八,李世民收到两份奏报,都是从庭州发来的,第一份奏报内容是:一支大唐的五百人商队途径高昌的时候无故失踪,然后在沙漠之中寻到了他们的尸体,财物被掠夺一空,众人尸体被恶狼啃食殆尽,尸体之上可见箭矢和刀剑伤痕,可以确认是被人截杀。
第二份奏报内容是:庭州新任刺史王云和新任折冲都尉令狐达外出剿匪,被沙漠劫匪埋伏,全军覆没。
李世民闻之震怒,五百人的商队可是异常庞大的商队了,按照标配,五百人的商队中,护卫至少达到三百五十人,这样还遭到截杀并且全军覆没,什么样的沙漠劫匪有这么大能耐,铁定又是高昌所为。
更可气的是庭州刺史和折冲都尉领兵剿匪,居然被人反端,他们当时可是带了八百多大唐勇士啊,竟没一个活着回来。
对于这件事,李世民在两仪殿召集群臣一起商议对策,高昌在丝绸之路上为所欲为,而且越做越过分,已经达到天可汗的容忍极限了。
两仪殿上,程咬金叫嚣发兵攻打高昌,直接把高昌灭了,设安西都护府,这样一来,便可保证丝绸之路就畅通无阻了。秦琼和李绩立刻附议,认为就该这么办。
孔颖达紧接着便出列反对,他的反对也不是没有道理,首先,他们只是怀疑这一切是高昌所为,没有确切证据,无端发兵,师出无名;其次,就算这是高昌所为,也不能发兵,毕竟高昌距离长安太远了,大军出发到高昌,少说也要四个月到半年,所费人力物力财力靡巨,得不偿失。
李世民又犯难了,双方说得都有道理,然而这件事到底该怎么解决,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由于暂时没有好的决断,李世民将此次议会押后,改日再议。
当晚,陆云去大理寺监牢探监,把朝中这次议会的事告诉了李浩。
李浩掐指一算,高昌灭国似乎就在这一两年,具体哪一年,他记不清了,不过这不重要,毕竟跟自己无关,自己还是先想想怎么替自己开脱。
谁知陆云忽然小声道:“少爷,你的机会来了。”
李浩闻言一惊,看书n赶忙凑过去问:“什么机会”
陆云在他耳畔低声道:“少爷,高昌之所以能够每次都准确地得知商队动向,是因为在庭州有奸细。”
“什么”李浩闻言震惊,赶忙问,“是谁”
陆云道:“你先别问是谁,我现在有个方法,或许能让他躲过这次皇上的惩罚,你要不要听”
李浩毫不犹豫地道:“说来听听。”
陆云在他耳畔窃窃私语了半晌,李浩的眉头时展时舒,过了一会儿,陆云说完,李浩眼珠连转,想了许久,狐疑地望着陆云,道:“这法子能行嘛”
陆云道:“总比什么办法都没有要好吧,且试试嘛。”
李浩想想也是这么回事,点头道:“好吧,你等等。”
他说着返身回到书案前,提笔写下两张纸条,然后分别塞入两只信封中,一封写上“卢国公亲启”,另一封写上“翼国公亲启”。
然后他拿着这两封信给陆云,叮嘱道:“分别送给翼国公和卢国公,记住,一定要见到他们本人,亲自交到他们的手上,不可让人代收,如果翼国公看不懂我的信,就让他去问英国公,还有,让卢国公一定要相信我之前说过的话。”
陆云不解地问:“什么话”
李浩含糊其辞地道:“你把我的话带到就行了,别问是什么话,他会明白的。”
“是。”
陆云将两封信塞入怀中,然后转身离开。
当陆云刚走出大理寺监牢的时候,他摸了摸胸口的两封信,嘴角轻轻扬起,喃喃道:“终于等到这一刻了。”
正文一百二十三章:画地为牢
陆云先去了翼国公府,将信亲手交给了秦琼,秦琼取出信纸,展开一看,上面画了一张简化版的大唐地图,地图的左上角有一个州特地标注了名字庭州,并且还用个圆圈把庭州圈起来,似乎像是划重点。
秦琼脑容量有限,拿着这张简化版的地图左看右看地看了半天,没看懂什么意思,一脸茫然地问陆云:“诗狂的这封信是何意思”
陆云恭敬回答:“小人也不知,少爷让小人传话,若是国公爷您看不懂,便去问英国公。”
“英国公”秦琼愣了愣,转念想到李绩足智多谋,便点头道,“好,你退下吧。”
“小人告退。”
陆云行礼告退,从翼国公府出来后,又去了卢国公府,陆云在卢国公府外等了足足一个下午,终于见到了程咬金,这让陆云很郁闷,见面后,只见程咬金摆着一副死人脸,几乎是拿鼻孔对着陆云,可以看出来,这货压根就不太想见陆云。
果然,程咬金一开口便道:“说实在话,老夫本不想见你的,因为一开始老夫就告诫了那混账东西,让他不要招惹太子,他偏不听,现在知道来找老夫了。”
陆云知道他很不爽,便也一直耐心地让他训,等他训完了,这才双手递上信封,道:“国公爷,我家少爷说了,这封信让你亲启,他还让小的传话给你,让你一定要相信他。”
“相信他”程咬金茫然问,“相信他什么”
陆云摇头道:“小人也不清楚,他说您会懂的。”
程咬金翻着眼睛仔细想了想了,忽然脸色变了变,摆手道:“知道了,你退下吧。”
“是,小人告退。”
陆云这便告退。
待陆云走后,程咬金打开信封,取出信纸,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四个字:庭州有鬼。
看完这四个字,程咬金陷入了沉思。
当天晚上,英国公李绩和翼国公秦琼一起到了程咬金府上,程咬金宰羊杀鸡,盛情款待,三人饮宴,须臾酒酣,程咬金屏退左右,忽然就问:“大哥,茂公,这次来找我,所为何事”
李绩笑了笑,道:“还不是为了诗狂的事。”
“这混账东西。”
程咬金忍不住骂了句,道,“是他自己死,谁也帮不了他。”
李绩淡然笑道:“咬金你就莫要强撑了,我们都知道,这里就数你最心疼诗狂,不瞒你说,诗狂送了一封信给叔宝,你也应该有一封吧。”
程咬金翻了翻白眼,不情不愿地从怀里取出信封,拍在桌上,推到李绩面前,李绩取出信件看了看,忽然嘴角一扬,喃喃道:“好啊,或许这个办法真的可行。”
秦琼一脸懵逼地望着李绩,他压根还没弄清什么状况呢,李绩就说办法可行了,智商被碾压的感觉真的很不好。
隔日上午,李绩和程咬金一起入太极宫觐见,李世民在甘露殿接见了他们,房玄龄也在,却不见长孙无忌。
二人入殿参拜后,李世民让他们平身,然后问道:“茂公,知节,此次觐见所为何事呀”
李绩拱手道:“回陛下,近日来陛下为两件事烦恼,臣回去日思夜想,忽然顿悟,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妙法。”
“哦”李世民闻言双眼一亮,摊手道,“茂公有何妙法,说来听听。”
“遵旨。”
李绩道,“陛下近日的两件烦心事,一是李浩,二是高昌,臣便想,何不以李浩对付高昌,陛下便可高枕了。”
李世民闻言皱眉想了想,
问:“以李浩对付高昌如何对付”
李绩这次只回答了四个字:“画地为牢。”
李世民蹙眉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是将李浩发配西州或是庭州”
李绩摇头道:“发配如此贫苦之地,只怕李浩还未到地方,便一命呜呼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赞同他的话,复又问:“那茂公是何意思呢”
李绩道:“既然庭州刺史已然出缺,何不派李浩前去任职,此子虽然年少,但足智多谋,再许以得力折冲都尉辅佐其右,或能牵制高昌。”
“这个”李世民闻言拈须沉吟起来,说实话,这个惩罚似乎不算重,庭州刺史,那可是正四品的州官,封疆大吏耶,大唐自开国以来还没有让十八岁少年任职刺史的先例,再者说了,让李浩去庭州当刺史,实在也太危险了点,庭州地理环境特殊,地处高昌国境边沿,高昌虽说称臣于唐,然最近几年高昌王日渐昏聩,隐隐有不臣之心,若是李浩运气不好,真的有可能死在那里,毕竟一个国家的力量不是李浩那点小聪明可比的。
李世民正犹豫不决,无意间看到了程咬金,这才想起还没问程咬金话呢,便问:“知节,你来所为何事”
程咬金行礼道:“回陛下,臣近日得到确切密报,庭州有人里通外国”
“什么”李世民闻言阒然变色,一系列的事情在他脑中翻转,终于连成了一条线,难怪高昌每次都能在沙漠中准确地寻找到商队,难怪庭州刺史和折冲都尉外出剿匪竟全军覆没,原来是有内鬼,这一切就说得通了。
“是谁”李世民瞪眼喝问。
程咬金跪倒在地,道:“陛下恕罪,来报之人并不知道内奸身份,还望陛下派人前去查证。”
“派人查证”李世民愣了愣,忽然发觉事情不大对劲,仔细一想,程咬金的意思可不就是派李浩前去查证吗。
“你们二人是来替李浩说情的吧。”
李世民狐疑地望着他们二人。
“臣一心为国,绝无私心。”
二人齐声回答,均都面无表情,可见这两人的演技也是一级棒的。
李世民走下宝座在他们面前来回踱步,缓缓道:“派李浩去庭州任刺史你们觉得合适吗”
“不合适”二人齐声回答。
李世民很惊讶,特么提出让李浩去任刺史的是你们,说不合适的也是你们,闹哪样李世民差点被他们逗笑了,忍住笑意问:“为何不合适”
李绩答道:“李浩年纪尚轻,不宜任此重职,容易惹人非议。”
“那茂公你之前还提出画地为牢的法子,还说是什么妙法”李世民饶有兴致地望着他,很想看看他怎么扯。
只见李绩面不改色道:“李浩只是年纪不大合适而已,若论本事,同时兼任庭州刺史和折冲都尉两职都绰绰有余。”
李世民闻言沉默了,李绩说得没错,李浩文武全才,而且有相当高的政治见解,放眼大唐,实在找不出几个比李浩还优秀的人才了,可惜啊,他太年轻了,而且行事混账,总是被朝中那些老顽固所诟病,想要出头有点难。
醉卧花间.CS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重生了chongshengl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